文 / 蕭景云 諮商心理師
「我現在對他的感覺,只剩下親情沒有愛情了……」許多人來到諮商室,帶著還要不要繼續下去的困惑,試著透過諮商讓自己看得更清楚。我總會問一句:「對你來說,什麼是親情呢?」
人很難獨立生活,即便離開父母的庇蔭,我們會持續追求一種有歸屬感的親密關係,可以患難與共、互相承諾並分享資源,分工合作使彼此的生活更好。能夠變成這樣的信任關係,前面得有許多鋪陳:投入大量的相處時間、理解對方投其所好、付出與分享自己所擁有的一切。信任需要好多默契與吵架過後再保證的堆疊,我們才得以從陌生的兩人變成可以一起生活的伴侶/家人。
親情其實得來不易。
只剩家人的親情,卻沒有了愛情,我想這個狀況是比字面上更多個人化的意義:可能是在婚姻/長期關係中對別人感到心動,對比之下新人更有吸引力,因而懷疑自己是否還愛「家人」; 或是兩人平淡到有被忽略的感覺,卻無法溝通擔心傷到對方或害怕受傷,沈默共構了疏離 ; 抑或是生活中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大小事,吵到無法用愛情的包容力來維持關係了。
只剩親情從來不是個問題,因為愛情會隨著時間與關係的厚度,有著不同的樣貌。但若無法從情愛慾望、逃避問題、減低衝突等問題中解套,我們會感到困頓,懷疑關係是否能繼續下去。
找不到解套的方法該怎麼辦?好想分開/離婚可以嗎?如果這個心聲已經很強烈了,結束關係也不是件壞事。而我做為伴侶諮商心理師,會想問:「怎麼分開,會符合你對待家人的原則?」如果可以,仁慈的對待親情,好嗎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