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諮商如何協助減重

文/蕭景云 諮商心理師

提到減重,不外乎想到的是控制飲食、運動、藥物。
心理諮商也可以協助減重?事實上減重不僅僅是減少身體的體重,更是與生活習慣的重新設定、對於自己身體外貌的觀感、自信心與評價息息相關。

心理諮商可以幫助在減重期間,針對個人的生活型態、營養、對食物的看法,運用會談的方式加以重整。例如說,容易因為心情不好而暴飲暴食的人,透過諮商可以探討「進食」對個人的意義為何、無法改善生活習慣的困難,或是減輕減重帶來的壓力。讓人難以抗拒美食常見的心理狀態是「食物代表撫慰」,美食的確能為身心帶來滿足感,來達到心靈撫慰的效果,但利用食物來改善心情的代價便是過度飲食,有些人會用催吐、藥物等方式來取得攝取熱量的平衡,但長期下來反而不僅是傷害了身體健康 , 內在的矛盾與糾結更是有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。

也有些人是對自己的身材不滿意,或是周遭的親朋好友、伴侶批評的壓力來減重。被投以負向觀感評價的人,若自信心會受到影響,無論怎麼減重、怎麼打扮也覺得自己「很難看」,或是偏執的以激烈方式傷害身體來達到減重,可以嘗試諮商來探討對自己身體外貌的認知。例如說,用不吃不喝來減重,以心理層面來解釋這樣的行為,就如同「自我傷害」,因為動物的本能就是需要吃喝來維持生命,而刻意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方式來減重,有時候這代表抗議著被傷害的痛苦,或是壓抑將「想反擊他人批評」的力量而攻擊自己。這些深層的心理機轉,可以透過心理諮商來轉化,讓減重的「恨意」轉換為照顧自我。而因為伴侶的批評而想改變外貌來恢復關係,通常這些批評有著背後更深層的意義,也可以用諮商來仔細回顧兩人相處的狀況,找出真正的問題點而改善關係。

想減重者的心理層面,有著許多個人的因素與動機,難以用三言兩語來涵蓋所有的狀況。心理諮商能夠加以澄清、重新理解自己,或是發展出更適合自己的減重生活習慣,跟一個具有醫護背景、可信任又保密的諮商師來討論,可以讓減重轉化為個人生命意義的重新詮釋,這隨之帶來對自我的重新認識、找到情緒紓解的其他出口,享受食物帶來的快樂而非罪惡感 , 也許不會讓體重下滑得更快,而是穩定自信與心情,更加欣賞自己、或是反思周遭的人際關係,這些並非藥物可以達成的效果喔!

Photo by Mikhail Nilov on Pexels.com

發表者:蕭景云 諮商心理師

喜歡電影與社會學、愛好動物與大自然、熱衷性別研究、過了35歲開始聽爵士樂。 擅長以比喻的方式深度同理內在世界,相信在「問題」中能啟發而看見美感,挖掘出跨越困難的力量。 期盼是用幽默的思維與浪漫的情感,詮釋人獨特的處境,不刻意去迴避人所遇到的困難,試著回應並包容自己所擁有的人生,能藉此找到持續生活的意義與快樂。 認為人要理解情與慾,這是一個人生命主體性更加成熟的過程。愛上誰我們無法掌握,但如何愛人是我們的選擇。心理諮商的對談,正是幫助我們一起找到與人連結愛最美好的方式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