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是走向療癒的道路

文 / 蕭景云 諮商心理師

學生時代,我在「正統醫學教育」中學習了不算短的時間,以症狀來找尋疾病的診斷、對症下藥,早就成了定律,不疑有他的接受這是一種治病方式。

但是身體的奧秘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! 舉例來說,生理期是女人特有的身體感知寶庫,蘊藏著過往生活的資料,常聽到的說法是:「生理期特別想睡需要大補眠」、「這個月作息不正常又常頭痛,生理期恐怕又要亂了」、「我壓力太大,生理期竟然沒來!」從生理期的狀況 , 彷彿是每個月生活品質的回顧 , 身體用隱微的訊息在與我們對話 。

我們大多數的人,都在稱不上「疾病」的症狀中生活著,有的時候可以意識到身體哪裡不對勁,譬如偶爾失眠、胃痛 、 肩頸肌肉痠痛等等 , 但往往也因為覺得「還過得去」,沒有去探究身體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訊息。

汽車儀表板上的警示燈亮了,我們會感到焦慮車子出了問題,可是如果修車的人僅是把燈泡拿掉……沒錯,警示燈不亮了,但我們不會滿意甚至生氣,不會接受這種膚淺的結果。燈亮的真正作用,是一種指標,需要停下來找出故障的原因。

身體,可以說是意識的再現。如果一個人的生活陷入不平衡的狀態,常常找不到理由的感到焦慮不安,也許可以透過身體的症狀,反思我們的生活「什麼被『遺漏』了?」因此在諮商中 , 身體症狀與情緒相關的評估 , 也是很重要值得探索的一環 。

試圖轉化問題的方向,將症狀看作生命的哲學,引領我們學習觀察身體與情緒變化的關聯,找到失去平衡的原因,疾病就有機會開啟療癒的道路。

發表者:蕭景云 諮商心理師

喜歡電影與社會學、愛好動物與大自然、熱衷性別研究、過了35歲開始聽爵士樂。 擅長以比喻的方式深度同理內在世界,相信在「問題」中能啟發而看見美感,挖掘出跨越困難的力量。 期盼是用幽默的思維與浪漫的情感,詮釋人獨特的處境,不刻意去迴避人所遇到的困難,試著回應並包容自己所擁有的人生,能藉此找到持續生活的意義與快樂。 認為人要理解情與慾,這是一個人生命主體性更加成熟的過程。愛上誰我們無法掌握,但如何愛人是我們的選擇。心理諮商的對談,正是幫助我們一起找到與人連結愛最美好的方式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