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蕭景云 諮商心理師
108/5/17是個令人難忘的日子,同婚專法三讀通過,許多人在雨中哭泣。有的是感動的眼淚,法律重視人權得以讓長期沒有婚姻保障的痛苦減緩了,但當結婚變成可能,許多事情開始浮出檯面,有點期待明年的農曆年同志朋友們會怎麼過,屆時看見心理諮商所的「過年受創症候群特別方案」也許會再度復活來服務大家。
另一種眼淚也值得看見,是父母面對孩子出櫃的眼淚。在公投與專法的推動下,醞釀著猜測與表態的氛圍,有意無意的孩子說出自己的同志身分。即便有點心理準備,但知道的那一瞬間心裡還是有一塊不知名的什麼崩壞了。我聽見有的母親陷入回憶,不知道孩子童年的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,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導致喜歡同性的性傾向,還是有什麼沒有注意到的創傷?和孩子之間的相處好像隔上了一道牆,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曾瞭解過孩子?「失敗的母親」像是巨大的標籤佔領了親情,自責在母親柔軟的心上扎了隱隱作痛的針。
身為每天都在聆聽秘密與痛苦的心理師,這份工作讓我領悟到:人的痛苦是來自於我們對愛的人有所期待,但卻阻礙了看見對方的真實樣貌。
如果有一天我們所愛的人,告訴自己一個真實但顛覆期待的秘密,這代表關係其實更加親密且誠實了,雖然付出了期待落空而悲痛的代價,但正因為親子一起面對歷經這一切,跨越了自責、痛苦來到真誠對待,我們更有機會從血緣的連結昇華到心靈的交流與支持,全新的精神層面的親子關係,在這雨過天晴的五月,正要開始呢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