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蕭景云 諮商心理師
「睡不著」是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的經驗
理由則是百百種:全身酸痛難入睡、煩惱很多、工作緊張……
最後幾乎會變成「想到要睡覺就有壓力,擔心自己睡不著」
有一些生理引起的部份,可以靠調養身體來解決
不過因為「過度思考」而引起的難以入眠,身體很累卻想個不停
這種情況我自己也常常遇到,可堪稱「職業傷害」的一種(笑)
這時候中藥蠻能幫得上忙的,像是酸棗仁湯、歸脾湯等等
都有不錯的效果,感謝華晟中醫師精確的處方~
然而在失眠的心理層面,也有一些可以著手幫忙的部份
例如對「睡眠」有許多個人的「規則」,最常見的是「睡不夠8小時怎麼辦!」
無法遵從個人對睡眠設下的規則讓人焦慮,因而造成失眠
去深入探討個人設限的部份,以及透過睡眠習慣的討論與調整
調整出合理的睡眠期待也可以減輕焦慮感
失眠可能是反應內在有無法解決的衝突,又缺乏因應之道
原本渴望透過安睡的舒適狀態來安撫自己 (白話文就是「認為睡一覺就沒事了」)
失眠成了無法安撫自己的挫折
以這個假設為前提,心理治療可以充分的談論「衝突」
當「衝突」被重視、被探討滿足後,可以減少失眠的狀況
另外有些個性或生活環境情況也比較容易睡不著
例如自我期許高、對於白天的生活感到失望、人際關係緊張
透過心理治療去調整想法、紓解情緒
在研究上都有明確的療效
每個人失眠的原因跟狀況都不太一樣
心理治療可以針對個人的情況充分理解、探討
或是調整睡眠習慣、加入放鬆練習 : 例如深呼吸與晚間散步
睡眠是自我照顧的重要指標
睡不好嗎 ? 要不要做一點改變,給自己一點時間空間慢下來吧 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