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一點「她們的藍調時光」(下)

文/朱世宏

  (接續上文)

  英玉將秘密深埋,英希也埋了半個。英希在社區家園常偷作畫,卻不讓老師看到其作品,每當她說會畫畫時,英玉都會否定她,一如他人不相信她父母是畫家一樣。

  被隱藏的,在劇裡終究會炸開。英希在濟洲島現身,揭開了英玉之謎,除了每天準時來電者的身份,也解開為何她要冒著生命危險及寧可被誤解,也要多抓一隻海膽賺錢,這一切都是為了姊姊。謎底揭開,最受衝擊的與其說是定俊,倒不如說是這對戀人的關係。

  英玉一再強調不用太認真交往的背後,藏著兩個擔憂,一是擔心定俊對姊姊的排斥,二是她扛著照顧姊姊一生的責任,即便對方剛開始都能接受,但時間一長,最終仍會對英希厭煩。她絕望了,不想也不敢輕易的託付感情,才極力將姊姊隱藏起來。她想談有趣、開心的戀愛,不要涉及婚姻,也不要讓男友知道姊姊的存在。


  做為曾在身心障礙教養院工作,及常接觸精神病人家屬的工作者來說,觀看這兩集時,相當有共鳴。劇裡細緻地刻畫身障/精障照顧者的負荷與幽微心境,尤以徘徊在離開(由機構照顧)與留下(親自照顧)之間。工作上常看到不同位置的照顧者,像父母、手足、子女,各有處境上的差異。對子女或手足來說,除了照顧的壓力外,令人不捨的還有對未來的各種想望與規劃,都無法省略生病的家人。求學、工作、戀愛、結婚等尋常不過的人生站點,一旦坐上照顧者的位置,都有可能誤點、過站不停或難以抵達。

  《藍調》一劇走生活化,平凡而真實的人物路線,不忘在各種常見或罕見的苦難中,給予溫暖光火,與療癒芳香。相信您也會感受到英希被妹妹周圍的濟州人溫柔地接納,更別說她後來跟定俊的互動也充滿各種暖心。尤其劇末,定俊帶她去海邊,巴士改裝的個人空間喝啤酒時,英希將她的畫作首次與人分享。而在送英希到機場後返回海邊巴士,定俊故意讓英玉先進去。

  不相信英希會畫畫的英玉,視線看到第一張畫、第二張畫……前面都是英希畫的濟州島人物素描。接著她看到「英玉,十二歲」、「英玉,十四歲」、「英玉,十八歲」……一直到「英玉,三十八歲」,她開始啜泣。接著是水彩畫,一張是小時候四人的全家福,最後幾張是英玉跟英希,及定俊兩兩一對在海灘拍照的畫作。看到這裡,她不能自己地蹲下哭泣。她後來問了姊姊「妳怎麼這麼會畫畫?」英希說:「當我覺得孤單、想念英玉的時候就會畫畫。」英玉自問要怎麼樣的孤單,才會讓她如此的會畫畫,她不敢去想答案。正因如此,英玉比她以為的更善良,如同她無比善良的父母,及善良的定俊。

  劇情最後的姐妹情感令人動容,讓人也跟著掉淚與思考,我們能體會身心障礙者的孤單嗎?或許,我們可以借一點她們的藍調時光,借一點濟州島人的善良,當我們遇到身心/精神障礙者與家屬的時刻,友善而真誠地陪伴他們一段時光,讓他們不再那麼孤單。

*全文亦刊載於《張老師月刊》12月專欄「用陪伴讓愛無礙」,有興趣的讀者歡迎參閱。

發表者:蕭景云 諮商心理師

喜歡電影與社會學、愛好動物與大自然、熱衷性別研究、過了35歲開始聽爵士樂。 擅長以比喻的方式深度同理內在世界,相信在「問題」中能啟發而看見美感,挖掘出跨越困難的力量。 期盼是用幽默的思維與浪漫的情感,詮釋人獨特的處境,不刻意去迴避人所遇到的困難,試著回應並包容自己所擁有的人生,能藉此找到持續生活的意義與快樂。 認為人要理解情與慾,這是一個人生命主體性更加成熟的過程。愛上誰我們無法掌握,但如何愛人是我們的選擇。心理諮商的對談,正是幫助我們一起找到與人連結愛最美好的方式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